星期四, 三月 29, 2007

[转帖]拥有是幸福还是负担

“管他明天工不工作,我敢失业”,除了家大业大的小开千金们,有多少上班族能自豪大声地说出这句话?事实上,很多人并不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,但是为了“某些因素”,不想、或不敢尝试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。

“某些因素”是什么呢?

例子1:A君是个职场新人,在科技公司担任技术人员两年,去年领公司股票后,预付了一台休旅车的头期款,他想像,除了晋升为有车阶级过过瘾,还可以每个周末载着女友和双亲去郊外共享天伦,多美好的一个画面!

然而买了车之后,才发现问题重重:在都市工作停车一位难求,平日开车上班,上下班时间反而多了一倍。每月的车贷再加上基本生活费用,薪水就去掉了大半,为支付庞大的开销,A君还兼职接案,回到家中也不空闲,往往在赶交差的时间压力中度过了周末,跟女友及家人相聚的时间反而更少了。

例子2:B君过完而立之年的生日,存款不多的她总憧憬摆脱租屋一族,拥有属于自己的家。考量在不久的未来,家里可能会添增新的小生命,便在地价不菲的高尚住宅区,买下一层近30坪的公寓,贷款负担虽重,两人仍非常满意新居。

想不到才付了一年半的贷款,这时公司总部大幅度裁员,要求B君配合外派去外地工作。B君纵然了解这样可能拥有更大的职涯舞台,但想到新居才落成,她把心一横,干脆辞去工作选择留在本地。家庭生计顿时落在先生一人肩上,扣除掉房贷之后,就算双薪没有小孩的家庭,也得缩衣节食。

看着节节攀升的偿债利率,B君的先生不得不更拼命于工作,夜夜加班,回家倒头就睡,夫妻沟通的时间比从前少了大半。想到这样辛苦偿还贷款的日子还有十几年等着,两人唯一可以面对面谈话的早餐时刻,用餐气氛总是沉重的低气压。

A君、B君、还有很多人的故事,俨然是阿普翻版。阿普是《时间推销员》一书的主角,他在IBN会计部门上班 (International Business Nonsense,光看这个企业名称,就不用期待他的工作会多么地“有趣”)。即使工作繁重苦闷,他也不是很喜欢乏味的工作内容,阿普每天仍从早到晚努力加班,因为这份差事对他而言非常重要,他必须依靠每个月的薪水支付家庭开销,并偿还高额的房贷及车贷。

某天阿普突然兴起念头,结算自己人生的“资产负债表”时,发现到一个让他绝望的事实:他目前的资产包含狭小的公寓、停车位、车、家具和10万元左右的存款,但是他的负债换算过来,却是必须耗费后半辈子接下来35年的时间,才能偿还所有积欠银行体系的贷款!等到他垂垂老矣,也永远来不及实现内心深处真正的梦想。

拥有物 却无法拥有梦想

很多人终其一生最大的梦想,是拥有“属于自己”的房子和车子。绝大多数的人,财务能力没有办法即刻支付,于是求助金融体系,用借贷的方式,在契约名义上,取得了“拥有”的幸福感。然而他们不愿正视的真相是,在没有付清贷款之前,房子、车子其实都是银行的!在生命中一段漫长的时间里,他们必须以劳务换取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资产所有权。

于是很多人沦落为“房奴”、“车奴”,丧失掉人生的选择自由。对房奴、车奴来说,工作是没得选的,他们只能以风险最低的方式付出劳务,稳定地清偿债务,在他们的认知中,他们没有换跑道的弹性和失业的权利。于是过半数的人自动放弃了工作与兴趣结合的可能性,放弃了开拓更大舞台的可能性,甚至为了以劳务偿债,放弃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,只为了迁就其实并不真正属于自己的资产。

我认为工作的目标是:追求精神上的成就,以及财务上的独立。不管主流价值肯定与否,精神层次的成就可以靠着从事喜欢的工作,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。而个人财务独立,则透过不易被取代的专业能力、稀有的创业想法、或者金融商品的力量(也许是中多多大奖),迅速累积“管他明天工不工作,我敢失业”的财富能量。

很多人就是因为财务尚未能独立自主,被困在“必须拥有”的迷思中,却没有评估未来长期要付出的机会成本有多高。到头来发现退休之后终于卸下房贷的重担,换来的不过是屋龄老旧、价值折旧贬低的不动产,然后是青壮时没有职涯选择权、也没有追求梦想的遗憾。他们的后代成家立业也不见得同住,还有可能会重蹈父母的覆辙,陷入房奴、车奴的轮回中。

也许有一天站在天堂的入口时,这些人清算自己的人生“资产负债表”会发现,他的人生有可能是完全破产的!执意地拥有,究竟是幸福?还是负担?

没有评论: